文化总是在不断发展,甚至在破坏与建设的矛盾之间发展,或者说在破坏与建设的矛盾中得以幸存,修修补补之后,以新的面貌重新见人。
古代文化总是存在着害与利的矛盾,有的文化被清除,有的文化以改头换面的方式出现,还有的文化完全变了样子。倘若一个国君信奉儒家文化,就很可能排斥道家和佛教文化。但儒家文化有着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,需要接受君主的改造,或者说君主要强行改造儒家文化,剔除里面的民本主义思想,代之而起的是礼教规范,就是改造儒家传统思想,使之成为禁锢人们头脑的道德体系,甚至形成稳固不变的礼教传统。这种改造是权力系统主导下的改造,并不是儒家弟子们喜欢改造,而是被迫改造。自从孔子游说诸侯以来,儒家文化就想借助权力系统得以推行,要让每一个人都接受,却往往不得不接受权力系统的改造,不然就难以借助权力系统推行。也就是说,儒家文化想要做一本万利的买卖,借助权力系统推行,却偏偏被权力系统改造,变得有违初衷。孔子提倡的仁和孟子提倡的义被权力系统改写,最终形成了忠孝文化。董仲舒走上了偏激的道路,要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。而他所创造的儒术也是改造了的儒家道术,或者说是改造了的儒家思想,用于治国安邦,却偏偏距离仁义比较遥远,或者说改造了孔孟的仁义思想,使之有利于君主统治天下。中国历史总是被儒家文化影响,或者说儒家文化本身与中国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即便有一两个君主喜欢道家思想或佛家思想,也仅仅是少数,大多数君主都要用外儒内法的所谓帝王之术统治天下。
展开剩余74%在权力系统的作用下,儒家文化被改写了,法家文化也好不到哪里去,照样被改写。倘若君主想要借助道家思想或佛家思想统治天下,那么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也就被改变了,完全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,而不是把福利分给劳动人民。某种教派的思想一旦被皇权利用,就很容易统治人们的头脑,尤其是儒家文化发展了上千年,已经形成了一套愚民手段,形成了统治人们头脑的某种策略,却偏偏以隐性的形式存在。不但如此,儒家文化被改造之后,还会走上崇拜神灵的道路。不但信仰“天地尊亲师”,而且要人们奉公守法,服从君主的统治和管理,还要把地方官员称为父母官,却偏偏不知道皇帝和父母官是穿一条裤子的,他们会层层加税,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。秦始皇排斥儒家思想,认为儒生们总是挑三拣四,总是说着皇帝以及整个统治集团的毛病,总是嚼舌根,就要来一场焚书坑儒的运动,最终限制了思想,钳制了文化。而到了汉代,儒家文化得以发扬,法家文化得以改造,最终形成了外儒内法的统治策略。
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,不破不立,只有破坏一种文化,才可以建设一种新的文化,不然就旧有文化就会对新文化形成一种限制甚至阻碍。就像旧事物对新事物的限制和阻碍一样,新事物只有突破旧事物的限制和阻碍,才可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,可以发扬光大,被很多人接受。文化也是这样,绘画代替了岩画,宫廷画代替了民间风俗画。诗歌发展也是如此,五言代替了四言,七言代替了五言,甚至五言诗和七言诗共存文坛,共放异彩。后来进化到了绝句和律师,似乎日渐精致,而且诗人要有一定的灵感,不然作诗比较庸俗,就会被市场淘汰。到了宋代,诗人们似乎无法在唐诗基础上创新,就要在形式上创新,创出了宋代的词,而且很多文人都喜欢写词,却难逃“词为艳科”的传统,感觉词的格调比较低下,不如诗的格调高。到了元代,民族压迫严重,很多底层的作家开始写作散曲,不仅出现了题材方面的变化,而且出现了内容和情感方面的变化,出现了格律与音乐配合之间的变化。而到了明清时期,长篇小说比较繁荣,应该得益于印刷术的进步,也受到市场的影响。到了五四时期,白话文运动兴起,白化诗也出现了,至于白话小说,就更是繁荣昌盛了。似乎文学发展总是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得以实现,但文学始终受到权力系统的规范,甚至受到资本的控制,并不是那么自由。
人们的思想也是如此,总是受到文化思潮的影响,喜欢什么仿佛是一定的,早就已经被文化学者们定义了,或者说会受到文化学者们推动的某种文化的影响。唐代诗歌灿烂。不仅文人士大夫们写诗,而且民间的布衣诗人也着实不少,连同皇帝都在写诗,似乎诗歌已经达到了顶峰。音乐的发展和诗词的发展是一样的,产生于民间,最终在宫廷得以创新,出现了调子和韵律的创新,也出现了演奏乐器的创新,甚至唐玄宗亲自创作《霓裳羽衣曲》。南唐后主李煜被称为“一代词宗”,写词非常好,却不善于做皇帝。宋徽宗的绘画非常出名,是著名的画家,还自创了一种书法字体,叫做“瘦金体”,写诗作词当然不错,只是做了末代皇帝,被金兵掳走,受尽屈辱。有人说李煜被宋太宗毒死之后,转世投胎,最终转世为宋徽宗,一样成为艺术大家,有很大的创新性,却照样玩丢了政权,等于是对大宋的一种报复。这种说法只能当成笑话来听一听,而真正的文化是在破旧立新中发展的。以前提倡儒家文化,而到了文革时期,却打倒孔家店,甚至把孔庙中巨大的写有“万世师表”的牌匾直接烧掉。很多贵重的瓷器都被打碎了,很多寺庙里的泥胎都弄得残缺不全了,不是打碎了脑袋,就是折断了胳膊腿,有的还把墙上的壁画用尖锐的东西划掉了,弄得乱七八糟,已经无法修复了。这种破坏真是文化浩劫,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反思,只会把错误归咎于那个时代,认为是那个时代的错误,其实是权力控制之下人性的蜕变造成的。
到了现在,又提倡尊孔尊儒,有很多小学生进入了古典文化教育的班级,穿着古代书生的服装,还要拜孔庙,甚至很多地方又重修了寺庙和道观、尼姑庵,说是发展旅游经济,重塑文化形象,其实只是搞迷信产业,要通过这样的产业来圈钱,而且里面有资本运作,有权力系统的支持。如此一来,文化就以新的面貌出现了。人们经常说“文化搭台,经济唱戏”。其实文化已经沦为被资本支配的商品,早已经被作价出售了,也就背离了超功利的形象,甚至自称为文化人的人,也早已经实现了精神的蜕变,早就成了功利之徒,而不再是什么“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”的纯粹文化人了。文化就是这样,不破不立,但并不能说破坏掉的一定是坏的文化,而立起来的新文化就一定是好的文化。只能说文化永远没有最好的,永远没有第一,只有被资本运作和权力操控的文化,而且很多人已经被这样的文化洗脑了,就认为这样的文化是最好的文化。应该吸收传统文化的优点,继承和发扬,同时要看到现代文化的缺点,避免全盘西化,也避免被所谓的新文化完全支配,更不能砸烂旧有的文化,以代表文化方面的革命。因为砸烂的很可能是最优秀的文化,而倡导的所谓新文化很可能是糟粕,也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,甚至把人沦为工具,沦为唯唯诺诺的奴隶,而人们还在拍手叫好呢!
发布于:河北省盛康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